2)第852章 大院子弟_特种岁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片天地,代理了几个著名的国外医疗品牌,事业做得风生水起。

  送妹妹去国外念书,也是基于这个考虑。

  林清影精通好几门外语,英语、俄语、日语还有T语,林建军对于这个妹妹的培养可谓是费尽心思,照顾也是无微不至的。

  今天去的是林清影外婆家。

  小时候由于父亲频繁调防各地,爷爷奶奶虽然是南下干部,但是身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也不便于照顾,因此两兄妹从小放在了京城外婆家。

  外公早不在了,外婆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进步学生,在革命圣地延市认识的外公,所以在特殊十年里因为出身收到了冲击,改开后落实政策,早年属于外婆家的产业都回到了手里,不过外婆捐了大部分,只留下了一间祖屋。

  到了林建国十多岁,父亲回京工作,总算稳定下来,林清影那时候刚出生,跟着父母住在京城的军队大院里,过上了哨算安稳的日子,没想几年过去,父亲却忽然病重,没几个月撒手人寰,母亲身体不好,只能又带着孩子去了外婆家住,便于照顾。

  所以,林清影的童年和少年甚至成年,许多岁月是在外婆家度过。

  这也是为什么她带庄严见家长,首先要去的是外婆家。

  用林清影自己的话说:“老太太就是我们家的这个——”

  然后竖起大拇指,彰显外婆在家里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
  轿车在京城市区的路上七拐八拐,路上还遇到了两次堵车,天色昏暗下来的时候,终于驶入了海淀区某胡同,在一个古朴的四合院门前停下。

  “到了。”林清影兴奋地推了把庄严。

  庄严赶紧提着那篮子他在县城里买的水果,还有两盒在药店里买到的高丽参,下了车。

  到了门前,庄严打量了一下院子。

  和自己南方老家见到的房子大为不同,在滨海市,倒也有些历史建筑,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时期的法国风格建筑,也有些中苏友好年代时期留下的苏式建筑,不过具备历史风格的中式建筑在滨海并没有留存多少,大多数都是后期的五六十年代苏式风格的建筑居多。

  相比起面前这个小小的四合院,那种历史沉淀感是相差极远的。

  青灰色的墙壁,伸出墙头的绿叶,还有一棵高耸的树,巨大的树冠将整个四合院的天井遮盖了大半,颇有一番闹市中世外桃源的味道。

  摁响门铃,很快有人来开门。

  “苏妈!”

  门开处,一个围着围裙的五十多岁、满头花白头发的妇女还没开口,林清影抢先打了招呼。

  回头对庄严说:“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苏妈妈。”

  庄严想起来了。

  林清影跟自己说过,家里有个保姆,小时候是请来照顾自己的,后来一直就在林家,现在当做家人看待。

  由于小时候是她照顾林清影,所以清影又管她叫“苏妈妈”,有点儿奶娘的那种感觉。

  苏妈伸了伸脖子,目光越过林清影投向身后的庄严。

  “嗯,这小伙子好精神呐。”

  她上下打量着庄严,却忘了让门。

  “苏妈,让他进去再说。”林清影察觉到苏妈的失神,赶紧提醒:“别站在这里看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6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