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121章 短暂的洪熙朝_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121章短暂的洪熙朝

  朱高炽登基之后,遵从了他父亲的命令,重用了陈国公严铿与三杨。

  三杨组成的内阁有着极其高效的运作与默契的配合,在他们的辅助下,政务处理很是高效,大明天下开始了休养生息。

  朱高炽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,比如他的仁厚与爱民之心,使得他统治下的朝堂与当年的洪武几乎是两个极端,得到了百官的交口称赞。

  然而,也正是这一系列措施,带来了明显的弊端,需知一个好皇帝不仅要有仁心,更要有狠心。

  比如说,由于他对官员们的宽松态度,使得贪官污吏开始逐渐抬头。

  比如说,他对于百姓的爱惜已经到了很离谱的地步。他停掉了下西洋,哪怕这能够给大明朝带来巨额的利润,他也将其停下,仅仅是因为每次下西洋都要大量的百姓服徭役,这是他眼中的浪费民力。

  虽然遭到了严铿反对,但是在这一点上,朱高炽毫不松口,他直言,沿海百姓受西洋之苦久矣!

  这般强硬的态度,使得严铿也无可奈何。再说对方不下西洋,正好沿海世家可以瓜分皇室的份额,所以只是劝了几句,对方不听,便也由得他。

  但是迁都回南京这个事儿,严铿却是坚定地反对,决然地站在了朱高炽的对立面。

  对于回南京,朱高炽的理由还是:劳民伤财。

  众所周知,咱们中国人都喜欢往大城市里跑,北京作为都城,自然吸引了大批的商人与百姓,同时此地是大明朝的中枢所在,有着极其繁重的行政系统,光靠北京附近的粮食是远远不够的。

  朱棣采取的策略,是将南方的粮草调到北方。

  但是每年从南方抽调粮食到北方,要耗费极大的民力。

  正好迁都不过数年,许多官员也想回到自己的根基之地,因此屡屡上书,这正合了朱高炽的胃口。

  但是当他叫来严铿时,却得到了对方毫不留情的驳斥。

  “陛下所言,谓之劳民伤财,却不知道运河疏通以后,无数漕船横行运河之上,十万漕工衣食皆系于此。陛下若废漕运,则漕工如何?他们是感激陛下,还是怨恨陛下使其衣食无着?”

  “昔日太宗皇帝北巡,定北地两大要塞。西京镇守陕地,以此管控西北,威逼大漠;北京为北地要枢,大兵集结,既拱卫京师,又驻防北疆,进而掌控辽东,以防塞外有变,此乃定国之策。”

  “洪武之时,有九大塞王,虽都在南,然北地亦安。永乐有梁国公扫北,草原诸部莫不称臣,永乐十余年在南京,亦是无恙。”

  “可是陛下您呢?您在北地有什么?”

  “北地太平一时,难道可以太平一世?若是北地生变,则大明鞭长莫及,只怕旬月之间,便只剩半壁江山!”

  “请陛下三思而后行!”严铿说完,深深叩首。

  当然,他也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6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