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51章 空印大案_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51章空印大案

  洪武九年六月,今天朝会的气氛似乎有些微妙。

  洪武皇帝早就已经坐在高高的龙椅上了,他的面色平静,身子坐得笔直,目光扫过下方的群臣,带着些许与以往不同的意味。

  相比如平素那庄严的气氛,此时的朝堂上多了几分冰冷与肃杀。两旁站立的大汉将军数量较之平时多了三倍,更是手掌紧握住武器,目光森然地盯着他们。

  随着开朝的号令声响起,便有官员走出人群,想要开始今天的奏报。

  然而他得到的,是一句淡淡的话语:“此事,推后再议。”

  所有官员都从其中感受到了些许不一样的意味。

  大殿陷入了寂静之中,再没有人不长眼地出来禀告事务了。

  这个时候,皇帝才再次开口,他的声音不疾不徐,在整个大殿里回荡,所有臣工们都听得清清楚楚。

  “朕听说,户部审阅天下账册之时,因地方时有疏漏,便有官员提前以县衙大印印空白纸上,到时即填,名曰‘空印’,可有此事?”

  ???

  下方,诸官面面厮觑。

  这里面,有人听说过,甚至他就是直接办理者;也有人压根就不知道这件事。但无论是谁,都对陛下突然提起这个感到莫名其妙。

  这在他们眼里,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,下级们图方便想出来的招,仅此而已。

  只有严世钦的内心一颤。

  国公说的话,应验了。

  还好,湖广司从来没有允许过空印,这件事再怎么样,也与他无关。

  想到这里,他松了一口气,于是开始心安理得地继续看事情的发展。

  下方,没有人回答皇帝的问题,但这似乎又在情理之中。陛下显然是对此事感到不满,但是这件事情情况复杂,如果要找根源,当然要说十三司郎中;可是真要说责任的话,郎中们隶属的司务、侍郎一个都跑不掉;背锅的话,又要老大尚书来。

  可是这个时候谁跳出来,谁就要触陛下的霉头,都不是傻子。

  于是众人把目光转到了真正的大佬身上。

  百官之首,左丞相胡惟庸;中书左丞,严凌;御史台左御史大夫,汪广洋。

  但是小官们能懂的问题,这几个老油条能不知道?这件事情和他们半毛钱关系没有,干嘛要出头。

  一时,朝堂寂静无声。

  “周斌,你给朕解释解释吧。”洪武皇帝声音平静地点了名。

  户部尚书周斌内心暗暗叫苦。但是已经被叫到,是装聋作哑不得了,他只能出列,脑海中飞快构思着回答的话语。

  “禀陛下,此事臣也有所耳闻。”

  “起因乃是各县财政时有疏漏,而赋税(实物税,即粮食)运输过程中也难免有所损耗,地方所缴纳与户部所称量不符,则账册不得准,由此导致来往达数月之久者有之,才有臣工出此下策。虽是臣下擅专,然念官员千里有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6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