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29章:暗潮汹涌_春秋大领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利。”

  御手,也是智氏的家臣,叫雍培,说道:“此为众卿所愿,事必可成。”

  在晋国,国君想完成什么不一定能成功,要是多数的“卿”有共同的意愿,则事情一定能成功。

  这个都是一种共识了。

  智罃带着比较明显的恨意,说道:“与楚休战若成,需回首西顾,必让秦国饮恨!”

  吕武还是知道晋国上下现在非常痛恨秦国的。

  由一名“卿”亲自表达出这种恨意,晋国哪怕是成功与楚国达成休战,接下来晋国也还是消停不下来。

  大军一直向东,走了三天后抵达“商丘”。

  晋国的“中军”和“下军”当然没有进驻“商丘”,分别在北门以及西门外的十里处驻扎。

  国君与栾书、韩厥一同进入“商丘”接受宋国的招待。

  早早来到宋国的“上军”则是驻扎在一个叫“蒙”的地方。

  那个地方距离“商丘”约有四十里,士燮却是已经在“商丘”等了很久。

  因为没有进入“商丘”,吕武只是跟在智罃左右,发生了一些什么事,只能是道听途说。

  其中,楚共王还是率军驻扎在许国的消息,一再被证实。

  楚军没有丝毫的动弹,令伊子重以及公子罢、许偃倒是离开许国,往宋国的方向而来。

  智罃对楚国的应对做出了评价。

  他认为既然要会盟就该有诚意,楚共王已经到了许国却不亲自过来,缺乏足够的诚意。

  一旦楚共王不亲自到场,姬寿曼肯定也不会自己出场。

  这样一来的话,明明是正治份量很重的会盟,两国的国君却都不出场,肯定是要给这次会盟蒙上一层阴影。

  后来,两国的国君果然都没有上场。

  既然晋君和楚共王都不出场,列国的国君肯定也不会现身,只派出了一定身份的臣工参与。

  结果,重大外交场合,没有应该的隆重。

  晋国出场的是上军将士燮,楚国方面则是子重、公子罢和许偃。

  他们盟于宋西门之外,盟约是:楚、晋两国不再交兵,好恶同之,国恤灾危,备救凶患。

  如果说这一次弭兵会盟谁的好处最大。

  吕武认为是发起者之一的宋国。

  宋国以二等强国的身份,促成了霸主级别的晋国和楚国的停战,不但在名声方面得到伸张,也让列国看到了自己的影响力。

  再来是,晋国和楚国不再约地点开战,作为南边诸侯国之一的宋国肯定能喘息上好几年。

  同样得到好处的还有另外的南边列国,他们实际上早就受不了晋国和楚国每年一小打、三年一次大战。

  不管是晋国赢还是楚国赢,他们这些列国每每需要提心吊胆不提,一次次还要听从自家老大的召唤出兵助威,国力方面早就不堪重负。

  智罃像是一个预言家那般,对吕武说道:“此次会盟缺乏诚意,不出五年双方必定于疆场再战。”

  吕武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6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