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344章:晋国最后的良心_春秋大领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要诓骗回国?

  智罃思来想去,还是要吕武出马啊!

  不是其余的什么原因。

  只因为吕武一直以来表现出来的公正,有过担任“阍卫”的尽责,再来就是近期一再大变中的加分。

  智朔向公子周提过了吕武。

  公子周表示知道这么个人,还有过接触。

  这就对了。

 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。

  吕武帮助过公子周,并且后续还有联系。

  这些是完全瞒不过人的。

  其余人只是不知道公子周和吕武交情深厚到什么程度,信任度又有多大而已。

  智朔向智罃汇报,表示提到吕武之后,公子周对回国的抗拒还是有,只是比起之前稍微降低了一些。

  明明是回国继任君位,却搞得好像是上刑场一样。

  这特么真是造孽哟!

  后来,经过智朔的一再努力……,至少他自己是这么想的。

  总之,单公姬朝也出了一些力,公子周可算答应回国了。

  前提条件是,吕武重新担任“阍卫”,并且亲自来接他回国。

  智罃就很无奈地对中行偃提到一句,讲的是吕武在这一次内战中没少得利,却是都成了晋国最后的良心,着实是不可思议。

  中行偃沉默有点久,给出的回应是,人家吕武的确是按规章办事,无论从人情还是律法,没有半点可以指摘的地方。

  得到回应的智罃陷入沉思。

  不知道想了什么的智罃,没有多久之后重新任命吕武为“阍卫”,并命令吕武转道南下迎归公子周。

  事实上,晋国已经小半年没有国君,引得列国震动的同时,周天子也两次派来公卿询问。

  作为晋国临时总理国务的智罃,身上的压力比山还大。

  另外,韩厥的名声也开始变差。

  原因在于韩厥明明是“卿”,晋国内部发生动荡却是想着躲起来,面临邦交危机也没有半点作为,压根就没有属于“卿”的担当。

  要说里面没有智氏、中行氏和荀氏的功劳,就奇怪了。

  范氏肯定会推波助澜一波。

  其余的中小贵族,乃至于是公族,他们听到类似的传闻会思考,得出的结论也会是韩厥没有为“卿”的担当。

  三个卿位家族搞事的理由太简单了。

  他们自己或多或少有污点,韩氏就别想独善其身。

  再则,韩厥的的确确是没有作为一名“卿”该有的担当,怎么能说是污蔑。

  就是晋国再一次给各个诸侯国看笑话了。

  作为“卿”,不是死了,就是没一个干净,被看笑话挺正常。

  谁都清楚晋国即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。

  范氏、智氏和中行氏,哪怕本来想推自己的某个族人上位,难度将成倍增加。

  他们再怎么不愿意,引入新鲜血液担任卿位都将成为一种必然。

  接下来看的是那些中等贵族怎么去博弈了。

  而得到命令的吕武,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南下。

  四个多月不断转战,有个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6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