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680章:大争再起(4K)_春秋大领主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执行的制度也是一种循环渐进的方式。

  总不能在要求通讯会耗费至少半个月的时间前提下,要求每一处封地的负责人一旦出事在下一秒就进行汇报吧?完全不可能的嘛!

  他们已经回到“新田”,各自休息了半个月才复工。

  范氏现在主导南方,并且吕武还将郑国、宋国和吴国的邦交权给了他们,等于说在南方事务上有着压倒性的话语权。

  士匄对于吕武的“馈赠”自然是满意到不能再满意,范氏也很想像阴氏打崩秦国和兼并白翟、狐氏那般来玩弄郑国,可能会加上曹国,达到独霸的目标。

  郑国侯氏还是吕武搭桥牵线才跟范氏联络上,侯晋开出来的价码明显有些高了。

  侯氏并不是对郑国有异心的五个氏族之首,作为真正大佬的其实是尉氏。

  这个尉氏有一个叫尉止的人担任司马(不是管军事,算是执法官),他在子驷当政期间没少提出异议,但也只能是一再反对无果罢了。

  另外三个氏族是司氏、堵氏、子师氏,仅是看“氏”多少能明白他们的出身。拿“子师氏”来说,其实就是某任国君或储君的老师。

  这个“子师氏”是郑国公族的一员,血脉关系上远一些,同时也没落了。

  为什么尉氏明明才是真大佬,反而让侯晋那么活跃?听说过

  “幕后之人”这个称呼吗?尉氏显然想扮演这个角色。

  吕武带着一种很有意思的心态在听士匄述说郑国那边的情况,大体上并没有什么内心波澜。

  事实上,一应是公族政治的列国,他们内部的矛盾并不比晋国这边小,只是列国的矛盾跟晋国掉了个而已。

  晋国这边是卿族压制了公族。

  各个诸侯国则是公族对非公族的贵族形成全面压制。

  认真说起来,晋国这边的情况在当前时代才是一种不对劲,偏偏晋国非但没有霸权即将衰弱的迹象,反而变得越来越兴盛,给予很多人一种错觉。

  什么错觉?各国的公族以为自己是错的,非公族的贵族则是认为公族封主已经腐朽,到了应该“换新天”的阶段了。

  吕武听完士匄的讲述,问道:“你欲如何?”

  士匄连犹豫都没有,直接说道:“不可使子产‘弄法’功成。”

  没什么意外。

  从国家的角度,郑国变法图强对晋国一是有利,长远角度则是对晋国有害。

  现阶段晋国在楚国的争霸游戏中用得上郑国,也就是所谓的一是有利。

  晋国不可能永远跟楚国纠缠不轻,不管是晋国在争霸中胜了或败了,乃至于是出现一个不败不胜的局面却是不再继续争霸,有一个强大的郑国当临时都不是好事。

  所以,长远角度思考下来,郑国变强对晋国明显是有害的。

  范氏却没想那么远,他们对郑国已经产生野心,哪能容忍郑国图强的嘛!

  士匄觉得自己大体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6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