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81章 新的推进技术与戴森膜_我真没想当救世主啊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

  此时其他新兵正在狭窄拥挤的穿梭机运兵舱里,浑身上下被安全带死死束缚着。

  陈锋却在宽敞的指挥舱里,与唐天心并排而坐,畅谈人生,指点星空。

  高速穿梭舰的速度比普通运输舰快很多,迅速追上并超过了前方一艘中型运输舰。

  陈锋别过脸看着运输舰长达数千公里的幽蓝尾焰,倒是感概万千。

  历经人类科技的再次飞跃,如今的航天科技又抵达了一个陈锋从未见过的高度。

  虽然宇航载具的主体推进方式依然是介质反推技术,与千年之前的本质看似一样,但实则已经有了极大的区别。

  那幽蓝尾焰并非真正的火焰,而是携带着惊人动能与热能的超高速等离子流。

  里面的等离子体在刚刚被推射出喷发口时,将会被加速到接近光速的程度。

  根据最核心的动量守恒定律,这些近光速的等离子流会为战舰提供巨大的动能。

  每一枚有质量的离子,都能轻易的推动庞大的战舰提速一大截。

  这在以前,是做不到的。

  那长长的尾焰看似惊人,但其实每小时消耗的介质质量甚至不足100克,推动运输舰抵达冥王星,拢共消耗的介质也不足1000克。

  并且,这种介质的材料无须特定,随便在宇宙中收集一块陨石,一片太空垃圾,又或者拆下一张老旧的座椅扔进原子改造器里,都能将其改造为可用的等离子液。

  为飞船引擎供能的主要能量,依然是电能。

  大量电子的定向运动,迄今为止,依然是人类利用最高效,运用最广泛的媒介。

  但人类获取电能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。

  在太阳系内部,具备太空生物特性的戴森膜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,又凝聚成庞大的,且可以分块切开取走的生物电池。

  这些蕴含惊人能量的生物电池,通过一系列转化,其中能量再度转移到更小的中间载体,也就是核聚变电池包中,并最终将能量传递给各个需要供能的机械化单位。

  当载具远离太阳系,进入宇宙深空后,在没有足够的恒星光芒照射时,无处不在的宇宙背景辐射同样可以被小型戴森膜所吸收,提供基本动力的基础能量。

  理论上,如今的人类已经拥有了纵横驰骋于整个银河系的能力。

  如果拥有更长的寿命,更强的建造能力,消耗更多的乃至于数个太阳系这样等级的恒星系资源,甚至可以建造出适合大量人居住,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宇航社会体系,人类可以开始觊觎银河系之外的其他大星系,如蝗虫般洒满整个宇宙。

  那都是美好的愿景。

  大半天过去,快速穿梭舰穿越了戴森膜上开通的大型出入口,飞跃天王星轨道,抵达了天心舰队驻扎的那片星空,并与指挥旗舰对接。

  唐天心带着一行人步入旗舰,回头吩咐道:“除陈锋、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6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