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485章 形势严峻_扶明录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疾走恐后,相与称仁诵义曰迎真主。”

  保定城里的百姓不愿为朱明王朝坚守,纷纷要求开门纳款。就在这时,“代帝亲征”的明大学士李建泰逃进了保定,他也认为“势难支”,不如及早投降。可是,署府事同知邵宗玄和新任知府何复,却同当地乡绅张罗俊等,坚决主张守城。他们责骂“百姓无知”,不懂君臣大义,“下令人缀崇祯钱一于额以示戴主之义”,驱使军民上城拒守。大顺军在城下高声喊话,告以京师已于三月十九日攻克,奉劝他们不要执迷不悟,自寻绝路。张罗俊、邵宗玄等人顽暝不化,置若罔闻。刘芳亮见劝降无效,下令全力攻城。

  时至今日,李建泰已经被刺身亡,进驻保定是兵部尚书史可法,同样围攻保定的也非刘芳亮一支劲旅,乃贼军主力,由李自成亲自坐镇。

  保定乃京畿南大门,万不可失!

  崇祯和诸臣商议半宿,终是无良计,只能寄望史可法能击溃贼军,此时南下大军,粮草备好,饷银到位,又令亲兵腾骧四卫随史可法出京剿匪,又有山东总兵刘良佐从济南发兵北上夹击,黄得功在中原抽兵北上,西有周遇吉从太原率金吾卫等数万兵马堵截,四面包抄,贼军插翅难飞。

  南方军情虽然紧急,但崇祯帝心理多少还有些安慰,毕竟东拼西凑了十余万人马,从四面包抄,加上由大忠臣史可法督战,理应不会出多大篓子。

  可关外那支孤军,那座孤城呢。

  常宇建立了一条特殊通信渠道,关外的情报朝发夕至,前日一场大捷固然让朝野振奋,可随后的情报,清军主力兵临城下!

  浩浩荡荡十余万的清军,让崇祯帝从脚底一股寒意直入冰到心窝子,清军数次入关所造的孽触目惊心,给他留下了极其恐怖的阴影,从骨子里闻清胆颤。

  常宇能不能挡得住,若挡不住的话可怎么办,那时南边有贼逼近京城,北边有鞑子入关,大明危也。

  一想到此,崇祯帝骨头里都发寒,太子之梦,到底能否改变……

  天微亮,中后所城内李岩起了个大早,在城上练了两套拳,有些气喘,但精神焕发,小别胜新婚两口子晚上没少滋润。

  京城崇祯帝的忧心忡忡,宁远城的炮火连天,这些均和他无关,中后所四下宁静,空气清新,远处山林隐显,六州河如一条白龙……

  望着这大好河山,李岩不由感慨,真好!

  往日从贼名不正言不顺,辱没祖宗,为世人唾弃,四处苟且偷生,惶惶不可终日,而今翻身为官家卖命,堂堂正正,虽说千里奔袭,受尽苦寒,出关作战,凶险四伏,可眼下他真的觉得很好。

  的确很好,一日之间,三喜临门!

  一喜投诚后第一战,杀清军骑兵近千,二喜夫妻会师。

  至于第三喜,则有些意外连连。

  却说昨日和清军一战大捷回城,至傍晚时,山中贼寇前来投诚,约四百余人。

  关外山中有贼,多如牛毛,几乎都是往年溃军所聚,已成大患,常宇曾令李岩入山清剿,作为贼寇祖师爷级别的李岩回到中后所,本欲进山扫荡,却在这时闻清军主力已至宁远,便不敢轻举妄动,而是派了人进山和那些贼寇通了消息,表明身份,告知对方,此正值国难当头,尔等在山中安生不动便算为国出力,若趁机作乱,为人所不齿,将来便是粉身碎骨也誓杀尔等。

  当然,尔等若还有报国之心,欢迎归来,齐心杀贼,城中有粮有钱,有功也当赏!

  意外的是,山中贼人竟然爽快的前来投诚入伙,当真如此轻松就被说服了?

  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  阅后随手投票,谢谢大家支持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6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