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353章 先进的厂房_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式链等组成,输送链由调速电机驱动,速度则由减速器根据需要获得不同的速度。

  汽车最主要的零部件全部是由输送链进行运送,输送进入地点后,一辆汽车的外形已经基本显现出来,然后由六名工人开始初步安装,轮胎、驾驶座椅、前桥、后桥、发动机等数百个零部件在两个小时内完全连接完成。

  采用这种方式,零件被输送到整装车间工人只需要在工位对板链上的车辆进行装配,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。

  待工人们完成后,车辆已经是一件半成品了,这个半成品紧接着进入下一个区域━焊装区。

  在这里焊工们是将各个零部件分别焊装,其中包括了车身前后端部件、地板线的焊装,以及车身前后侧围等部分的焊装过程,用时大概两个小时。

  经过以上这几个工序之后,一辆成品车的雏形已经基本诞生了。

  “他们的自动化程度,比四十年前可是强出太多太多了!”

  熊怀志站在一旁不住的感叹。

  “刘琅,当年我在德国上学的时候,那时搬运、固定这些工作都是工人们进行,整个车间里乱哄哄,时常有事故发生,而现在,德国的自动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,工人们所做的只有卯焊、灌装润滑油机油,还有一些检测工作,这种效率我的那个时代起码快出五六倍,唉,再看看我们………真是差距呀!”

  熊怀志真是概况万千,四十年时间西方国家的效率提升了太多倍,再看看中国,基本上跟五六十年代相差无几,还是靠着一帮工人在傻干。

  “教授,当年我们国家提出人多力量大的口号,在那个时代,人多的确是力量大,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工业不断进步,人多反而会大大提高成本降低效率,同样工作量的一个活,人家德国人只要十几个人就能完成,但是放在我们国家,一百多个人都完成不了!”

  刘琅点了点头轻声说道,这个厂房组装一辆车也就需要六七个工人而已,而且只用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,但是这活要是让国内的工厂来做,怕是需要几十个人,一天下来也未必能干好,这就是差距。

  刘琅一边说着一边沿着操作台漫步行走,车间里有十几个工作台,每一个工作台上都放着一辆车,不过每一个操作台的工作进度是不同的,最快的那个操作台汽车已经差不多完成了,马上就要进入一个区域,最慢的那个刚刚把零部件固定在台上,几名工人还没有开始动手,所以这些个操作台就把所有工序都展现出来了,刘琅就是要把他们工作的所有细节全部记下了。

  刘琅一个人缓缓地走着,其他人也不吭声,不知道他在干什么,只有熊怀志和华夏大学的那几个人知道,刘琅这是又开始强记了,虽然这些程序算不得什么核心技术,但也是现代化工艺的一个程序,记录下来也是好的。

  托马斯等几个德国人看着刘琅有些发呆,这个小孩子是什么人?随便溜达对方也不管,嗯,他好像也不是随便溜达,似乎在很仔细地看着工人们工作。

  “小朋友,你在干什么?”

  托马斯带着翻译好奇的问道。

  “没什么!就是学习一下你们德国先进的组装工艺!”

  刘琅随口用德语说道。

  “什么?你会说德语?”

  托马斯吓了一跳,一个七八岁的中国小孩子竟然能说一口流利的德语,在太出乎对方的意料了。

  “你们忙你们的,不要管我,马上就好!”

  刘琅的大脑在飞快的运转,汽车各个零部件的位置、工人们的手法,凡是他能看到的全部被他牢牢记在了脑海之中。

  十几分钟后,刘琅从操作台的一头走到了另外一头,整个工序已经完全掌握。

  “好了,咱们到下一个区域吧!”

  刘琅对着董明武说道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6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