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76、晋江独发_穿成夫郎的渣男赘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笑着说道。

  姜鸿所说的这八个字道明了时策的要点,考试除却经义、诗赋、试论之外,还有一种试题,叫做策问。

  如果说其他三种考题测试的是士子的学识,那么策问反映的就是考生真的处能力和政治才华。

  从科举兴起以来,策问所占的比重就不断加大,尤其是当朝实行科举改制之,策问也从两道增加到了三道。

  而策问大致分为经义策和时务策,经义策考察的自然是经义的内容,时务策考察的便是解决朝政的能力。

  从泰安元年开始,策题已不再以经史作为重点,反而有重时务的倾向。

  由策题往往要言国家得失,军国利害,若是任由民众随意谈论,恐生其变,再加西部跶坦虎视眈眈,泄露机密,也不是妙,因为这些种种缘由,朝廷禁止印刷有关策论的文字。

  所以如何对答策题,也变成了许多学子为难的地方。

  好并非是完没有根据,对策依旧可以用四书五经的言论进行回答,因为策题往往以崇古为善,用古与今的对照来说明问题,大部分再列举三皇五帝等等历史人物留下的著名迹,再对目的情况补充和解答。

  姜鸿所说的八个字,指的便是对策的要点。

  谢舒这段时间都跟着姜鸿学习时策,姜鸿却很少真地讲解时策该怎么作答,只是带着他分析天下大势,与古对照。

  渐渐的,谢舒面对一道时策想的不是它问什么,而是整个国家的现状以及问题,此时他哪里不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呢?

  谢舒凝神道:“老师,学生明白了。”

  姜鸿微微点头,感慨道:“容展,为师教了你有半年的时间了,其实,半年委实太短暂了些......”

  姜鸿一顿又继续说道:“不你令我很是意外,如今你算是学成了,接下来就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。”

  姜鸿的语气平静,谢舒听来,却有千钧之重。

  谢舒深深一揖道:“老师厚望,学生必不会辜负。”

  他所承载的东西太多了,可每一样他都不愿意舍下。

  此去定当乘风破浪。

  乡试之日如期来临。

  这日天刚了五鼓,霜寒露重,远处不见天光。

  谢舒也到了考场,他手里拿着考试需要准备的东西,用盒子装着,等待检查。

  当谢舒一出现,许多人都忍不住朝他看去。

  谢舒身为金陵文社的文首,怎么不引人注目?要不是考场需要清肃,大家早就围他身旁给他打招呼了。

 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不认得他,许多从金陵以外的地方赶来的学子不免好奇,此人到底是谁?等知道了谢舒的名字方才恍然大悟,原来他就是做出创办金陵文社壮举的人!

  也有人因此生出不屑之情,若是这人真如坊间传言的那么文才博学,又被大儒姜鸿看,如何要沦落到和他一起来这乡试呢?

  此时还有一道目光暗处注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6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