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77、晋江独发_穿成夫郎的渣男赘婿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一步......”

  另一考官也在旁扫了一眼道:“这破题确实开门见山,十分精炼,只是昨日我记得也有几篇好文章,不见你如此夸赞。”

  考官含笑不语,还有一点未曾提及,此人卷面极为整洁,字迹清正,甚至无一个墨点,仿佛一挥而就,如何不让人惊叹不已,当下多下几个批注。

  等到了时策边是另一番场面。

  这次评判时策的便有位老先生,年轻时心中抱负不小,很想有一番作为,只是时运不济,虽考中进士,但无奈官职一直不高。不过曾经在位的时候也有一番政绩,对时策这块,一直有独到的见解。

  老先生并不喜欢太过浮艳的文字,认为时策应以朴素为佳,言之大义,通晓古今,必有据。

  因此向来有些严格,昨日批改了一天,也未曾遇到过让完全满意的答卷。

  见诗赋和试论边频频有佳作出,老先生不免皱眉叹息,如今这些士子都不知世务,只钻研如何应试制举......

  接着,老先生取过一份试卷,目光慢慢落在第一道时策上。

  这一道时策考的是兵役。

  兵役历都有,今朝实行的是征兵制,每个方都有一定征兵的名额,当满了年纪的青壮劳力都有可被征走。

  这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兵无常将,将无常兵。可以避免再出前朝藩镇割据,拥兵自立的情况,极大保证了家的稳定性。

  不过这兵役对百姓来说十分繁重,朝廷也不堪其负,尤其是金陵等,少有兴兵之。

  而大部分考生并不看到其中的问题。

  毕竟考生都无需兵役,一旦中了秀才,便免除了劳役赋税,有谁够真正体谅到百姓之苦呢?

  就在这时,老先生的注意力忽然被吸引住了。

  只见第一句话直接点名了问题所在“臣闻三之时,无兵役之忧,降及近世,有养兵之困......”

  老先生心里道了一“好”字,继续往下看去,只见这名考生从兵役起笔,却意在民政。整篇以议论为主,以史鉴今,将三、前朝以及当今的情况进行比较,再给出自己的见解。

  此人言之有,绝非空泛之词,老先生见猎心喜,但并未直接批注,仍然很慎重去看其两道时策。

  等将整篇策题看完之后,老先生不禁心潮澎湃。

  这位考生难得啊,不仅志在家天下,文章还颇有见。

  老先生爱不释手看了看,递给主考官的时候,忍不住开口道:“此人有大才,若是不排在前列实在是可惜至极!”

  其实每名同考官都有举荐一名考生的资格。

  一般来说,只整篇试卷没有出大问题,便可将名字填在草榜上了,最后再由主考官排定一百名举子的顺序。

  可老先生这是在前几名的意思,这就罕见了!

  旁人哪里见到过老先生如此激动,都看了过来。

  主考官也有些错愕,笑着安抚道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65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